:::

臺灣推動概況

​​我國金管會日前已宣布臺灣各上市櫃公司須於2022年度的永續報告書(2023年發行)內納入TCFD相關內容,因此,許多公司均陸續開始或積極準備揭露TCFD規範內容。​

​​至2023年底,臺灣有超過160家企業簽署支持TCFD。包含知名企業如台積電、華碩、中華電信、國泰金控、華航、台灣水泥等等。許多企業開始嘗試在其企業社會責任(CSR)報告書中揭露氣候風險,其中華航、富邦金控、東和鋼鐵、第一金控、台積電、中信金控更率先發布TCFD專責報告書。未來預期將有更多臺灣企業遵循TCFD的準則,揭露其氣候相關風險資訊。​

 

(照片來源:免費圖庫Pexels)

​​臺灣TCFD支持者數目(至2022年上半年)
​​臺灣TCFD支持者數目(依部門)(至2022年上半年)



在金管會政策推動之前,行政院環保署(2023年改制為環境部)亦在2016年依溫室氣體減量及管理法(2023年修訂為氣候變遷因應法),公告「第一批應盤查登錄溫室氣體排放量之排放源」(俗稱排碳大戶),相關事業單位或企業開始有揭露溫室氣體排放量的義務,這些企業也是最早接受氣候相關揭露規範管制的對象。​

​​以下是台大風險中心使用環境部公告的排碳大戶資料彙整出台灣前三十大溫室氣體排放企業後,透過盤點這些企業的永續報告書或年報等公開資訊,瞭解這些先行者企業揭露氣候相關資訊的狀況。​

​​首先,盤點統計2022年前三十大​溫室氣體排放​企業(以下簡稱前三十大)中,已有27家企業在其2022年永續報告書依TCFD建議架構揭露其氣候相關資訊。依金管會規定,上市櫃企業應於2023年起陸續揭露氣候相關資訊,而三十大企業中,有23家​為上市櫃企業。接著,檢視前三十大企業在治理、策略、風險管理、指標與目標面向主要項目的揭露狀況。(如下圖)​

​​2022年台灣前三十大溫室氣體排放企業之氣候相關資訊揭露​​



​​​​在​​治理​​面​​,導入TCFD架構的27家企業,皆有向董事會報告永續/氣候相關議題,或由董事會監督治理。30家皆設有永續或ESG相關委員會或工作小組,負責節能減碳、碳中和、淨零、碳風險管理等氣候相關議題。而明確揭露有氣候相關獎勵機制或薪酬政策與永續績效關連者有24家。​

​在​​策略​​面,導入TCFD架構的27家企業皆有揭露氣候相關風險與機會的財務影響。然前三十大中,只有19家達成量化揭露,其中多以碳費衝擊或能源成本提升的量化數據呈現。25家有引用如IPCC、IEA、NDC等升溫情境資料做情境分析。

​​​在​​風險管理​​面,企業會針對氣候相關實體與轉型風險評估可能的衝擊提出因應策略。有27家企業在風險辨識後揭露其淹水、乾旱等實體風險的應對措施。而除了未進行TCFD的企業外,27家皆辨識出轉型風險中的政策與法規風險,其中碳定價皆被列為風險項目之一。為因應碳定價等轉型風險,2022年已實施企業內部碳定價者有14家,另有7家則在規劃或研擬中。(關於企業所辨識出的氣候風險與機會項目,可參考下列「氣候相關風險與機會矩陣」說明。 )​

​在​​指標與目標​​面,30家企業都有揭露範疇一與範疇二溫室氣體排放量,其中有25家開始揭露範疇三。也有25家揭露ISO14064-1第三方查證聲明。有26家企業揭露其階段性溫室氣體減量目標;亦有26家宣示2050碳中和或淨零排放目標。針對供應鏈碳管理,僅5家企業揭露供應鏈減量目標。根據科學基礎減量目標(Science Based Targets, SBT)官網資訊,前三十大企業中有8家已通過SBTi目標審核,減量目標皆涵蓋範疇一和二,其中有6家涵蓋至範疇三;另有2家已簽署SBT承諾但尚未通過目標審核。

​​​​氣候相關風險與機會矩陣​

​​另​​盤點前三十大企業於2022年永續報告書揭露的氣候相關風險與機會矩陣。以風險和機會的發生機率為X軸,財務影響程度為Y軸,彙整並繪製前三十大企業氣候相關風險與機會矩陣。基於其他變項繪製而成的矩陣,如風險程度高低與發生時期,將無法納入此次彙整。矩陣中的圓形大小代表列舉出相同風險或機會項目的數量多寡。​

​​在​​轉型風險​​方面,屬於政策和法規風險的碳定價制度,是多數企業認為發生機率高且財務影響程度大者。以風險類型來看,政策和法規風險的發生機率較高、市場風險的影響程度較大,而名譽風險則是發生機率低且影響程度較小。​

前三十大企業之氣候相關​​轉型風險​​矩陣​



​​在​​實體風險​​方面,企業評估出實體風險整體的發生機率低於轉型風險。其中,屬於長期性風險的降雨模式與氣候模式變化,是發生機率最高的風險,明顯高於其他長期性風險。而屬於立即性風險的颱風、洪水等極端天氣事件,是最多企業辨識出的實體風險。​

前三十大企業之氣候相關​​實體風險​​矩陣​



​​最後,在​​機會​​方面,開發與增加低碳產品和服務,是最多企業辨識出的氣候機會。而使用低碳能源則是企業認為發生機率高且影響程度大的氣候機會。值得注意的是,再生能源對企業來說是風險同時也是機會。​

​​前三十大企業之氣候相關​​機會​​矩陣​



​​綜合上述盤點狀況,台灣前三十大溫室氣體排放企業的TCFD揭露狀況仍優於台灣一般企業(參照台大風險中心​歷屆企業TCFD調查)。台灣前三十大企業排放量超過全台總排放量的四成,其面臨的減碳壓力與轉型風險亦遠高於一般企業。金管會規定未來企業年報將納入永續相關專章,氣候相關資訊揭露不僅因應法規要求、回應利害關係人,也是在幫助企業檢視自身氣候韌性。越來越多企業需要氣候相關知識及經驗,本計畫團隊建構之平台,正為協助企業評估氣候風險,以期提升臺灣產業淨零轉型競爭力。​

參考資料